2025
二月
19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84集:梵蒂岗第二届大公会议(六)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们,您好。
今天我们的节目仍然是环绕在梵二大公会议会场四周。
看一看、听一听,教宗保禄六世在1964、65两年会期间做了些什么事情,来印证实践大公会议的要求。
当保禄六世对大会宣布说,他有意到印度的孟买参加1964年12月在那举行的国际圣体大会的时候
值得预会的大会会员莫不感到惊讶。在1964年的年初,保禄六世曾经亲自到耶路撒冷去朝圣,称“第二罗马”。君事坦丁堡的宗主教奈德纳是东正教最高权力的象徵。因此罗马的请柬就寄给了奈德纳,然而莫斯科的宗主教是拥有教徒最多的一个教会,他不承认君事坦丁堡的首席地位,而争取“第三罗马”的名衔。本来奈德纳全心接受罗马的邀请,但是直到大会的前夕,莫斯科方面始终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
君士坦丁堡的奈德纳因为不愿意破坏罗德斯岛会议所一决行动一致的协定,于是就拒绝了罗马的邀请。
不料两天之后,也就是大会开会的第二天,莫斯科的宗主教所派出的两位观察员,却抵达罗马成为不速之客,给大会平添了很大的喜庆。然而,君士坦丁堡方面却感觉到不是滋味。好在事情并不是无可挽救
,因为在第三期大会的时候,所有东正教会,除了希腊之外,都派遣了观察员。
会议的第一期只有49位观察员,到了第四期大会闭幕的时候,观察员的人数增加到了103位。
许多人以为开大会只是把教廷所准备的草案稍加修饰、批准通过而已。哪裡料到竟然是自由讨论,
人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观察员自然不能够参加公开讨论,但是私底下却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且还有不少的小组跟主教们,去向他们请教征询他们的意见。无疑的,因为他们的在场,大会在公开讨论问题的时候,多少会有些顾忌免得伤感情。
在大会开会期间有两个突发事件,使天主教跟东正教的接触和来往大有帮助。第一个突发事件就是
教宗保禄六世亲自到耶路撒冷去朝圣;第二个是天主教和东正教双方都同意撤销双方开除教籍的法令。
现在我把这两个突发事件深入做说明。我们先讲教宗保禄六世去到耶路撒冷朝圣这件历史性的大事。
这是自从教宗碧岳第七于一八零九年被拿破仑俘虏以来,经过了一百六十年之后再有教宗离开意大利的国境。
1964年的1月4号到6号,伯多禄的继承者返回到当年伯多禄宗徒之长,起身到外邦去传教的地方,
去到耶稣基督诞生成长和受难的地方:伯利恆、纳萨勒、加里勒亚湖边和耶路撒冷。教宗在他所经过的两个国家约旦和以色列,他曾经受到最殷情的欢迎和接待。约旦国王胡生和以色列的总统下沙,都在教宗抵达该国国境的时候,亲自去欢迎致候。但是最叫人感动的是,群众们如醉如狂的兴奋。
他们冲破了警察的一切封锁,为的是要接近教宗,以至于预先安排的礼节和演讲都无法举行。
我想教宗的演讲都无法比得上群众的兴奋,更为有声有色的了。无论是阿拉伯人也好。犹太人也好
基督的信徒也罢,阿拉伯的信徒也罢,莫不争先恐后地想要一睹这位罗马教宗——纳匝乐耶稣的代表——的风采为荣。当教宗一宣布要去耶路撒冷的计划时,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奈德纳就高兴的宣称:
这真是由天主来的灵感。
奈德纳也立刻回应说:他本人要亲自到耶路撒冷聚会见教宗。他们是在耶路撒冷相互拥抱的。那张他们两人拥抱的历史性照片,随着大众传播工具传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这样会见和拥抱,已经隔了五百年。1439年君士坦丁堡的宗主叫约瑟曾经往意大利的弗罗伦斯参加大功会议,并且曾经跟希腊人共同签署了合一的协定,但是当时并没有合一的诚心。成见也好,怨恨也罢,也没有完全的消除。因此,当时那个合一的签订只不过是一份公文,并没有认真的去实行。而这次的东西教会的领袖,在耶路撒冷的相互见面互相拥抱,却正好是相反。虽然双方都明知为全面的合一,还有很大很大的阻碍,但是双方在心灵上已经接近了。我们相信,终有一天,双方会因着主耶稣之名合而为一的。
各位听众朋友,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节目就跟您谈到这儿了,让我祝福您:健康愉快,愿天主降福您。我们下星期同一时间,空中再会!
